關于自貿區要實驗什么,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,李克強總理作過這樣一個表述:上海自貿區是一個改革的高地,而不是一個政策洼地,主要是在兩個方面進行試驗。
首先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,建立“負面清單”的管理模式,有更廣闊的空間讓企業去創造創新,也就是說為企業松綁。同時,政府要拿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來保證這個市場的競爭是講信用的、是公平的、是合理的。
其次是要處理好發展和開放的關系,自貿區在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“負面清單”的管理模式。也就是說,要向外資更多地開放,要實行對內外企業一視同仁的開放,通過放寬準入,有更大的企業創造空間和更加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。
負面清單是國際上重要的投資準入制度,目前國際上有70多個國家采用“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”管理模式。具體來說,就是政府以清單的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、領域、業務,清單之外的,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。
《人民日報》3月26日的評論稱,自貿區諸多改革,諸多制度創新,最核心的價值,在于政府的自我限權,自我革命。評論說,上海自貿區的“負面清單”給了市場主體地位,也給了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更多的自由、更多的選擇;權力清單明確了政府“法無授權不可為”,用限制權力來換取市場活力。
具體看一組數字:從2013版到2014版的負面清單,上海自貿區做了相當幅度的“瘦身”,特別是管理措施由原先的190條調整為139條,減少51條,調整率達26.8%,其中取消了14條管理措施,放寬了19條管理措施,進一步開放的比率為17.4%。
但這還遠遠不夠。上海市市長楊雄說,目前正積極研究2015版負面清單,總的想法是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度和透明度。